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学院动态

传媒学院顺利召开2022年春期专业实践动员大会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5-19


  

鉴于传媒学院部分年级辅导员在重庆隔离,部分专业老师因重庆疫情只能远程专业实践,部分专业实践任务完成存在弹性较大,加上好动的艺术类学生大多来自外省,学生管理力量不足,存在极大的疫情防控风险,加上去年传媒出现专业实践疫情密接导致封校的教训。

传媒学院党政联席会决定,多举措加强疫情防控背景下专业实践管理。一是推行“五级包干责任制”:即“科以上干部包专业,系主任包系,年级辅导员包年级,班导师包班、寝室室长包寝室”制度,确保疫情防控下专业实践顺利举行。二是“五级签订责任责任书”,即科以上干部、系主任、班导师、专业指导老师、班长、健康委员、寝室室长签订责任书,以确保责任落实。三是“每日在线通报制”,即每日专业老师、班导师在工作群,在线申报学生在校人数,教学秘书负责通报;四是“每日值班督查抽查制度”,即传媒学院日常值班行政人员深入学生宿舍,调研学生住宿情况,抽查学生在校专业实践情况。学院通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确保700多人同步的专业实践,安全顺利地完成专业实践任务。

  

  

为统筹做好传媒学院专业实践各项工作,同时加强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传媒学院2022年春期专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515日至16日,传媒学院各年级各专业陆续开展专业实践动员大会。

传媒学院副院长冉明仙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专业教师出席了播音专业实践动员大会。动员会上,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许芫颜,教师李晓辰、许鹏飞分别对19级、20级、21级学生的实践周任务进行了说明和部署。

冉明仙院长对学生提出纪律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她强调,学生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严禁无假离校,学院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专业实践任务。她告诉学生:“当前疫情形势严峻,防疫工作处于重要时期,在进行专业实践的同时,防疫安全不容忽视。”

学工部主任黄智在讲话中指出,我院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要筑牢防线不放松,细化措施严抓责任。他也多次强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是本分,在实践期间擅自离校有违本分、有失担当。

在网新专业实践动员大会上,传媒学院副院长汪志平的讲话围绕专业综合分析以及怎么做两个方面开展。汪志平副院长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向同学们提出要求。一是勇于表达,同学们要积极与老师沟通,完成实践作品;二是制定计划,在锻炼中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拒绝躺平;三是了解行业的发展,找准产品定位去分析与打磨作品。与此同时汪志平副院长指出同学们要在执行防疫管理规定下,完成实践作品。

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陈艳花根据实践周方案,向同学们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她建议同学们积极组队,可以对上一学期的专业实践成果进行优化、完善。然后陈老师提到,同学们需要积极与老师沟通,双向确定选择。最后,陈艳花老师建议同学们制定最低和最高标准计划,合理规划时间。陈艳花老师说道:“希望大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此次实践周中,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打造自己的作品。”

随后,20级辅导员蒋婧琳着重强调了实践周的任务安排与时间规划问题,并指出同学们要严格按照请假流程进行请假。

在广电专业实践动员大会上,汪志平副院长着重强调了实践周的纪律要求。同学们要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作品质量。随后,汪志平副院长就学生积极性方面提出要求:第一,高质量地完成学习方案任务;第二,实时了解与思考行业动态,为毕业论文答辩做好准备;第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

广播电视学系主任袁峰提到,同学们要注意合理选择指导老师,要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才能使自己实践周的学习更加圆满。

在新传专业实践动员大会上,汪志平副院长就疫情防控问题指出,同学们作为传媒学子,应该引导正确的舆论风向,而不是制造反面的舆论话题,同学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做好个人防护。其次他强调了实践周的重要性。实践周是为了提高传媒学子的专业实践能力,新时代的媒体,并不只是用播音和文案的方式来进行媒体传播,更多的是用视频的方式来展现,且新时代的青年要了解社会,把握时代机会,实践才能出真知。

黄智老师提醒同学们,此次实践周成果能够有效检验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与专业热爱程度。随后,他还列举了学院对于不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学的惩治举措,并希望同学们在实践周也要遵守纪律,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

接着,21级辅导员甘元琴老师指出,在实践周要杜绝“躺平”,同时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要注意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等问题。

最后,袁峰老师强调了实践周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表示同学们在实践周有任何事情都要向指导老师汇报,让老师了解同学们的实时情况。

该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媒体内容生产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同时有利于规范学生实践周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